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,梦想与汗水铸就的成长之路
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内,银白色的剑道上闪过一道迅捷的身影,15岁的李雨辰以一记漂亮的弓步直刺得分,看台上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,这位来自上海飞扬击剑俱乐部的小将刚刚夺得了U17花剑个人赛冠军,而她与击剑结缘的故事,始于六年前观看的一场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。
“那时候我才9岁,看着赛场上选手们优雅而凌厉的动作,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。”李雨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,眼中闪烁着光芒,“这些年来,我随着联赛一起成长,从最初紧张得手发抖的初学者,到现在能够从容应对比赛,联赛见证了我的每一个进步。”
十年耕耘,筑梦击剑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创办于2015年,今年迎来了第十个年头,这项赛事从最初的12站分站赛,发展到如今覆盖全国28个城市的规模;参赛人数从首届的不足千人,到如今单站比赛就能吸引超过3000名选手参与,联赛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的击剑赛事之一,也是无数青少年击剑爱好者梦想起航的地方。
“联赛的十年,是中国击剑运动飞速发展的十年。”前国家击剑队队员、现联赛竞赛总监张亮表示。“十年前,国内的专业击剑俱乐部不足百家,而现在已经有超过600家注册俱乐部,联赛为这些俱乐部提供了交流竞技的平台,也为国家选拔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。”
草根选手的星光大道
联赛的最大特色是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级的竞技平台,你可能会遇到8岁的初学者,也可能与60岁的击剑发烧友同场竞技,不同年龄、不同水平的选手在这片剑道上寻找着自己的价值。
46岁的银行职员王建军是联赛的“全勤选手”,十年来从未错过任何一届比赛。“我开始练习击剑是因为颈椎问题,医生建议我尝试这项运动,没想到一接触就爱上了它。”王建军说,“这些年来,我在联赛中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剑友,大家因为共同爱好而相聚,这种体验非常珍贵。”
数据显示,联赛参赛选手中,业余爱好者占比超过85%,其中青少年选手增长最为迅速,从首届的占比30%上升到现在的65%,这也反映出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。
培育新星的沃土
联赛不仅是业余爱好者的舞台,也是培育专业选手的沃土,许多现役国家队队员都有过参加俱乐部联赛的经历。
20岁的重剑选手赵一鸣还记得2017年他第一次参加联赛时的情景。“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,紧张得整晚没睡好。”赵一鸣回忆道,“现在我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大赛,但联赛始终是我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步。”
去年,赵一鸣在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获得铜牌,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。“联赛就像是我击剑生涯的摇篮,它给了我最初的机会和信心。”
据了解,过去五年中,通过联赛选拔进入省市专业队的选手超过200人,其中有15人最终入选国家队,联赛的创新赛制和分级分组比赛模式,让不同水平的选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争环境,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体验。
科技赋能赛事升级
十年来,联赛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大,在赛事组织和科技应用方面也持续创新。
2023年联赛引入了AI裁判辅助系统,通过多角度摄像头捕捉选手动作,为裁判提供更精准的判罚参考,电子记分系统、实时数据统计和视频回放等技术手段的应用,大大提升了比赛的公正性和观赏性。
“科技的应用让比赛更加透明,也让选手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。”联赛技术总监陈志华介绍道,“我们开发了专门的应用程序,选手赛后可以查看自己的比赛数据和分析报告,这有助于他们针对性改进技术。”
击剑文化的传播者
除了竞技功能,联赛还承担着推广击剑文化的使命,每站比赛都会设置击剑体验区,让观众有机会亲手拿起剑,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。
“我就是在联赛体验区第一次尝试击剑的。”14岁的刘思琦说,她现在已经是北京某击剑俱乐部的正式学员,“那种手持剑柄的感觉很奇妙,一瞬间我就决定要学习这项运动。”
联赛期间还会举办击剑文化讲座、历史展览和交流活动,让参与者了解击剑运动的历史和发展,这些举措有效地扩大了击剑运动的社会影响力。
展望未来
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上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正朝着更加专业化、国际化的方向发展,据悉,明年联赛计划邀请更多国际选手参赛,增加国际交流环节,提升赛事的国际影响力。
“我们希望将联赛打造成亚洲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击剑赛事之一。”联赛组委会主席王伟表示,“未来将继续优化赛事体系,加强青少年培养,为推动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夕阳西下,国家会议中心内的比赛仍在继续,剑道上,银光闪烁;看台上,掌声不断,这里既有追逐梦想的年轻人,也有享受运动的爱好者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每个人都与联赛一起成长。
十年磨一剑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十年时间,书写了一段属于中国击剑的成长故事,在这个故事里,有汗水与泪水,有失败与成功,更有无数人与击剑相遇相知的美好时光,这段故事还将继续,伴随着更多人的击剑梦想,一路向前。